人的肢體末梢部位血液循環較差,皮下小動脈遇冷則收縮,使靜脈回流不暢,因此凍瘡常常發生在手、腳、耳部、鼻尖等處。女性、兒童、糖尿病人等末肢循環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群,需要特別注意凍瘡的防范。
寒潮來襲,不少人手上、腳上都起了凍瘡,甚至是年年都在同一個部位發作,嚴重者還引起了感染。冬季凍瘡該怎么處理呢?
寒冷又潮濕 凍瘡易發作
在解決如何治療和預防凍瘡這個問題之前,我們先要弄清楚,凍瘡是怎么來的。
當環境溫度在0℃-10℃之間時,很容易造成人體的非凍結性冷傷,凍瘡就屬于其中一種。寒冷和潮濕都會誘發凍瘡,有時接受供暖的北方人冬季不生凍瘡,到了南方卻反復發作,就是因為南方冬天陰冷潮濕,皮膚更容易感受到寒冷而喪失熱量。
人的肢體末梢部位血液循環較差,皮下小動脈遇冷則收縮,使靜脈回流不暢,因此凍瘡常常發生在手、腳、耳部、鼻尖等處。女性、兒童、糖尿病人等末肢循環調節能力較差的人群,需要特別注意凍瘡的防范。
凍瘡雖小事 趕走卻不易
凍瘡在冬季非常常見,也不是什么大病,但往往會連續幾年都在同一地方發作。在戶外的冷空氣中,凍瘡部位僅僅感受到刺痛,但一旦進入較溫暖的室內,凍瘡部位便會紅腫,并且奇癢無比,甚至局部出現潰爛。
溫暖并不會讓凍瘡消失,是因為收縮的末肢皮下動脈受熱擴張,動脈血注入,但末肢的小靜脈卻來不及響應,因此血液不能及時回流而導致淤血和水腫,從而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癢感。
防治凍瘡 先改善血液循環
知道了凍瘡大多是由于末梢循環不良引起的后,防治凍瘡的辦法就簡單了——舒張血管、改善末梢血液循環。
發生凍瘡時,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選用口服或注射用舒血管藥物,若皮膚完整,則可涂抹凍瘡膏;若局部皮膚有感染現象,則需抗菌處理,加強保暖也可促進傷口的愈合。
不過,對于凍瘡而言,預防比治療更重要。長時間待在戶外時,要特別注意手、腳、耳部的保暖,可以涂一些凡士林等保護劑;另外,穿衣不要太緊,尤其是頸口、袖口處,以免末梢循環不良;平時多鍛煉,也可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