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門口水上長城
http://www.cdjl.cc 信息來源:綏中網 時間:2009/7/22 9:14:21 閱覽:人次
九門口長城始建于北齊(公元479-502年),擴建于明初1381年。明代以前,這里是重要的軍事關口。九門口長城全長1704米,是中國萬里長城中唯一的一段水上長城,其跨河墻長達100多米。九江河水從城下的九道水門直流而過,“城在山上走,水在城下流”,景色壯觀。
門口屬燕山余脈,群峰簇聚,層巒疊嶂,山勢較高,坡陡崖峭,青龍河從兩山之間流過,旱季河道干涸,雨季山洪暴漲,眾山之水,匯為一流,水勢湍急,有如“萬壑赴荊門”,石砂轉流,勢不可擋。明代洪武年間,徐達督軍到山海關一帶修筑長城,在這里為了做到既有高墻抵敵,又可放洪水通過,便在長城河谷處擴建了這九門口。光緒十八年(公元1892年)路基與六座水門洞被洪水沖毀,光緒三十年(公元1904年)重修。當年修城者為了保護長城不被洪水沖毀,在橋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,鋪砌了連片的巨型花崗巖條石,鋪石面積7000平方米,用條石1.2萬多塊。水門下用一片片條石鋪出的河床,遠遠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,故九門口又稱“一片石”。
九門口水上長城西南距山海關15公里,正南距姜女廟6公里,北與河北省撫寧縣相毗連,是明長城的重要關隘,據文獻記載,它被稱為“京東首關”,可見它在長城線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。
九門口一帶山勢巍峨,巨石崢嶸,溝谷深邃,夏秋群峰疊翠。長城隨山勢蜿蜒起伏,逶迤北上,兩側山谷夾雜花木,特別是長城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,更給九門口增添了色彩。2002年9月,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。明長城位于綏中縣西南縣界,全長44公里。
境內長城分為兩段:一段位于家堡、永安堡、加碑巖三個鄉的西南,全長31公里,建于明洪武十四,屬明萬里長城主干線。另一段是明萬里長城的支線,錐子山向東南的金牛洞,全長13公里。長城巍峨壯觀,優美的自然環境如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,吸引著廣大游人。此外,還有前所明代古城,妙峰寺雙塔等省級風景區,長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攝。春天、秋天拍攝長城是最佳的時節,攝影人可根據情況選擇最佳時間拍攝。
門口屬燕山余脈,群峰簇聚,層巒疊嶂,山勢較高,坡陡崖峭,青龍河從兩山之間流過,旱季河道干涸,雨季山洪暴漲,眾山之水,匯為一流,水勢湍急,有如“萬壑赴荊門”,石砂轉流,勢不可擋。明代洪武年間,徐達督軍到山海關一帶修筑長城,在這里為了做到既有高墻抵敵,又可放洪水通過,便在長城河谷處擴建了這九門口。光緒十八年(公元1892年)路基與六座水門洞被洪水沖毀,光緒三十年(公元1904年)重修。當年修城者為了保護長城不被洪水沖毀,在橋墩四周及上下游地面上,鋪砌了連片的巨型花崗巖條石,鋪石面積7000平方米,用條石1.2萬多塊。水門下用一片片條石鋪出的河床,遠遠望去好像一片巨大的板石,故九門口又稱“一片石”。
九門口水上長城西南距山海關15公里,正南距姜女廟6公里,北與河北省撫寧縣相毗連,是明長城的重要關隘,據文獻記載,它被稱為“京東首關”,可見它在長城線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。
九門口一帶山勢巍峨,巨石崢嶸,溝谷深邃,夏秋群峰疊翠。長城隨山勢蜿蜒起伏,逶迤北上,兩側山谷夾雜花木,特別是長城和自然景觀的完美結合,更給九門口增添了色彩。2002年9月,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。明長城位于綏中縣西南縣界,全長44公里。
境內長城分為兩段:一段位于家堡、永安堡、加碑巖三個鄉的西南,全長31公里,建于明洪武十四,屬明萬里長城主干線。另一段是明萬里長城的支線,錐子山向東南的金牛洞,全長13公里。長城巍峨壯觀,優美的自然環境如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色,吸引著廣大游人。此外,還有前所明代古城,妙峰寺雙塔等省級風景區,長城一年四季都可拍攝。春天、秋天拍攝長城是最佳的時節,攝影人可根據情況選擇最佳時間拍攝。
九門口水上長城
九門口水上長城
九門口水上長城夏時
九門口水上長城
九門口水上長城夏時
古炮
同心鎖橋
九門口春意
九門口雪景
寺廟
九門口景色
明長城隧道
銅镲
將軍升帳
將軍點將
鈦刑具
水井
斬殺使者
木炮
佛堂
相關文章
- 大美綏中:長城角下立根臺——義烏戚家軍四百余年的孤獨守望
- 綏中范家鄉境內三山腳下-跳石溝
- 綏中止錨灣海濱——碣石
- 綏中前所古城
- 綏中天龍寺
- 綏中妙峰寺雙塔
- 綏中三山又稱東歧山-遼西名山
- 綏中旅游簡介
- 綏中網收集整理的東北話
- 綏中縣跳石溝
網友評論
評論加載中...